【www.lishanan.com--人大政協】
小班童謠《阿福阿喜》
設計意圖:
惠山泥人,是江蘇無錫漢族傳統工藝美術品之一,無錫三大著名特產之一。而惠山泥人大阿福給我們無錫人留下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《阿福阿喜》。兒歌《大阿福》就是根據民間故事《阿福阿喜》創編而來的。民間故事進幼兒園教學實踐研究是我們長安中心幼兒園的課題,這次我們學校組織的民間故事同課異構活動,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現在無錫新市民的增多,很多小孩不會講無錫話,于是我就特意設計了這個兒歌教學,為了增加兒歌的趣味化和生活化,我采用了用無錫方言來學習這首兒歌,讓孩子體驗無錫方言帶來的樂趣,讓我們無錫本土的文化由孩子帶動給他們的父母。
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,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,建構式教育理念已滲透在幼兒教育課程中,以游戲貫穿幼兒教學的目標,幼兒教學游戲化,是指把幼兒教育的目標、內容、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,教學游戲化的內涵是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。所以兒歌教學游戲化也顯得尤為重要,一般兒歌教學比較枯燥,這次我滲透了體態動作,節奏等游戲化教學,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才是我們教學的宗旨。
一、活動目標
1、學習運用無錫本土方言念童謠。
2、喜歡跟讀童謠,體驗童謠游戲的快樂。
二、活動準備
1、阿福阿喜圖片一張
2、腰鼓一個。
三、活動過程:
(一)談話引出主題
師:這是誰?(出示阿福阿喜的圖片)。上次徐老師給大家講了一個阿福阿喜的故事,阿福阿喜合起來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大阿福。用無錫話說一下(讓幼兒復述一遍)大阿福長什么樣子的呀?
師小結:原來大阿福是用泥土做出來的,它們呀胖嘟嘟、圓乎乎的,非常可愛,它們還幫我們趕走了怪獸,所以無錫人人都喜歡它們。
(二)學習童謠
1、師:老師也很喜歡它們,老師還特地為它們用無錫話編了一首童謠,可有趣了,我們一起來聽一聽。
2、老師邊用無錫方言念童謠。
3、這首童謠有趣嗎?(有趣)你聽到了什么?它跟我們平時說的話有什么不一樣?(師:講得話跟我們普通話不一樣,是用無錫話來念的)我們一起來試試。
4、師幼一起念童謠。
5、師:小朋友真棒!很快就學會了。我們還可以來玩個游戲,讓我們的童謠更好聽。小朋友聽仔細了哦。(教師敲鼓打節奏并念兒歌)。
6、幼兒和老師一起邊打節奏邊念兒歌。(教師敲鼓,幼兒拍手。)
第一遍教師敲鼓,幼兒拍手念童謠。第二遍幼兒跺腳念童謠。第三遍給幼兒留白。第四遍繞圓圈邊走邊念,第五遍跳躍念童謠。
(三)師:今天我們玩得開心嗎?華老師知道,我們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不會講無錫話,但是我們小一班的寶寶們很厲害,已經會用無錫話年兒歌了,今天我們回家把這首兒歌教給爸爸媽媽好嗎?
童謠:阿福阿喜
乃泥捏個泥某某,
阿福阿喜笑嘻嘻。
胖嘟嘟,圓乎乎,
無錫人人才干喜。